市交通運輸局:
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全面推進“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議案》收悉,我區會辦意見如下:
一、我區創建“四好農村路”取得的成效
在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監督下,我區在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7年1月,我區被省交通運輸廳評為廣東省第一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區)。同年8月,我區在全國公路建設經驗交流暨表彰會上獲得“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區)的榮譽稱號。2017年底,我區已實現所有村小組通村公路路面硬化、所有鄉鎮建有客運站(含招呼站)、農村公路列養率100%和農村客運在所有行政村覆蓋的目標。
自創建“四好農村路”工作開展以來,我區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明顯優化,質量明顯提升,管理明顯細化,養護全面加強,真正做到有路必養,路產路權得到有效保護,路域環境優美、整潔,城鄉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使我區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
二、我區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重點
(一)堅持強化考核督查,建立長效機制。2017年我區將“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運工作指標納入政府的績效考核目標,與此同時,四好農村路主要工作也納入對各鎮(含街道,下同)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年度考核指標,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我區常態化重點工作。
(二)強化建設力度,推動完成村道硬化任務。我區堅持“六統一”做法,即:統一立項、統一招標、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統一結算、統一支付,項目實施統一打捆招標方式建設。2016年完成72公里村道路面硬化改造工程,總投資約2900萬元;2017年完成100公里村道路面硬化改造工程,總投資約6470萬元。
(三)保障資金投入,加快村道窄路面拓寬改造。我區“十三五”以來完成窄路面村道拓寬54.395公里,其中涉及農村通客車需拓寬村道改造里程34.5公里。建設標準在現有普通村道基礎上,路基路面至少加寬1米(加寬后路基寬不小于5.5米,路面寬不小于4.5米),村道拓寬各級配套資金中央補助資金為8萬元/公里,區級配套資金第一批、第二批為2萬元/公里,第三批、第四批為6萬元/公里項目完成總投資761.53萬元。
(四)有序推進一年一縣道提質改造工程。2016年我區完成X204線鎮隆聯溪至G205線段公路改建工程,于2017年1月全面完成施工任務并放行通車,累計完成投資約2950萬元。2017年我區完成X205線永湖至馬安段公路改建工程,于12月完成全線主體施工建設并放行通車,完成投資額3483萬元。
(五)推進完成省級新農村示范片環線建設項目。作為我區首批新農村示范片區,2017年底我區已經完成示范片區主環線項目建設13個,示范片區支環線項目8個,整個項目已于2017年11月底完成,累計完成投資額2950萬元,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更優的道路基礎設施。
(六)加強管養模式,充實養護財政供給。我區設置有良井、秋長、平潭、鎮隆、新墟、沙田、永湖、三和經濟開發區等8個養護道班,鄉村公路管理辦公室居中協調,與鄉鎮政府互聯互動;同時結合農村公路保潔員制度,將村周邊農村公路的保潔工作納入村保潔范圍,建立專群共管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實現全區102個行政村全部制定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建立區有路政管理所路政員、鄉有鄉村道路監管員、村有村道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
2017年6月,惠陽公路管理局及惠陽公路路政管理所從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調整為行政類事業單位,從2018年1月1日起在職和退休人員工資津補貼納入財政供養,落實管養經費專款專用,將上級撥付的每年全部農村公路管養經費全額專項用于全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事項,農村公路管養得到更好保障。
(七)提高農村客運均等化水平,實現農村客運全覆蓋目標。我區對不符合安全通客車條件、安全設施不足的行政村村道實施改造,涉及通客車需拓寬村道改造里程為34.5公里,對改造后達到全通客車條件的行政村通過新開線路或延伸現有線路等方式解決了行政村通班車問題。至此,我區9個行政村村道拓寬工作順利完成,實現農村客運全覆蓋的目標。
三、惠陽區推進“四好農村路”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建設標準偏低,資金存在較大缺口。農村公路尤其村道建設,大多按照路基4.5米,路面3.5米設計,個別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質量較差、使用壽命短,不能適應日漸增多的車流量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二)“暢返不暢”技術標準和資金補助未明確。隨著農村交通量日益增大,較前期硬化的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暢返不暢”普遍存在農村公路,由于上級未出臺有關“暢返不暢”技術標準和資金補助方案等文件,其維護措施只能通過養護資金進行改造,占用了一部分養護經費。
(三)缺乏公路養護資金,管養標準偏低。近年來農村公路大規模地發展,由于項目多、路線長,公路標準升級及鄉村小路養護未納入省、市財政補助等原因,上級補助資金和自籌資金在保障完成主體養護工程外,剩余資金不足以完善抵御自然災害的附屬設施和交通安全的安保措施。
(四)農村客運難以維持。由于村民出行存在隨機性,且隨著汽車、摩托車在農村的普及,使用公共交通的村民較少;農村客運票價多年未調整上漲,即使上漲,農村群眾也難以承受。以上導致農村客運經營效益低下,嚴重影響城鄉客運經營者的積極性。
(五)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欠完善。我區已初步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但由于農村人口相對較少、物流基礎設施較落后、物流成本過高、專業化及社會化程度低等原因,農村電商相對落后,農民群眾未能享受戶戶配送等便捷服務。
四、惠陽區解決思路及接下來推進重點
(一)在統籌規劃上實現新的突破。我區將積極報請上級鄉道升級縣道計劃,推動全區土地規劃、城建規劃、經濟規劃與道路交通規劃為一體的設計藍圖,實現農村公路規劃與“三規”有效統一,實現農村公路擴容提質,實現農村道路與市政(城鎮)道路高度對接的網絡格局。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整體社會規劃發展藍圖統一實施,既能有利解決公路建設用地問題,又能推動農村建設邁上更高臺階
(二)在建設上實現新的發展。我區鄉、村道路硬底化大多是按照路面寬3.5米,路基寬4.5米的標準來實施,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現有的道路規模明顯不適應、難滿足交通出行和經濟運行的需要。因此,未來我區農村公路的建設重點將逐步向村道拓寬建設轉移,對通達行政村通道、對外銜接通道及其他生產生活性要道按照路面寬不小于4.5米,路基寬不小于5.5米的標準優先實施拓寬改造,逐步實現我區農村公路“寬化”的建設目標。
(三)在資金投入上實現新的增長。目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的是各級資金配套,但大量資金仍然依靠地方財政籌措。我區將努力向上級部門爭取增加縣道、鄉道升級改造和村道路面硬化的省、市兩級建設資金的補助,將窄路面拓寬改造、鄉村小路養護納入省、市兩級財政補貼,并適當提高農村公路的縣、鄉、村道路養護標準及補助資金。
(四)在管理體制上實現新的創新。逐步全面建立以縣區、鄉鎮兩級為主體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縣區交通運輸部門代表縣區政府負責縣道管養工作,鄉村道路則全部交由鄉鎮政府負責,打破交通部門對農村公路管養大包大攬的模式,加大縣(區)級財政供給渠道,增加鎮(街)財政支付力度,建立“分類管養、分級負責、分別保障”的新型管理模式,確保農村公路管養的機構建制得到進一步夯實,人員配置得到進一步充實,管養經費得到進一步落實,確保實現“有路必養,有養必好”的目標。
(五)在農村公路運行效能上實現提升。我區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一是將結合農村經濟和工業園區的建設,進一步優化運營線路,加大運力投入;二是建議上級增加農村客運市、區級補助標準,或設立專項農村山區客運補助資金,對經營者進行適當的經營專項補助,確保農村客運這一惠民工程“開得起、留得住”;三是在財政投入加大支持,逐步推動TC模式的引入,改變運營商直接與票款收入利益掛鉤的現狀,實行公交票款和運營相分離,由政府向企業購買公交服務,提升公交服務質量,體現公交服務的公益性。
(六)深化培育農村物流新興業態。一是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并舉”的原則,進一步鞏固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的成果,加快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形成以惠陽中心城區為樞紐,各鄉鎮為支點的城鄉道路運輸網絡;二是鼓勵各快遞公司加速網絡布局,推動國內快遞企業在我區鎮村的發展,京東、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基本在惠陽轄區內做到網點全覆蓋,有力地保障了城鄉居民貨物流通的需求;三是積極推行鄉村戶戶物流配送試點,與電商快遞公司開展合作,推出村級電商服務,實現全區行政村電商物流配送全覆蓋,打通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此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