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惠陽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區人大代表開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萬·人大代表在行動”集中履職月活動,專題調研惠陽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況。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少麗以人大代表身份參加調研,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楊桂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忠,副區長周小軍參加活動。
調研組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研永湖鎮彩一村清一小組資源化利用項目和三和街道象嶺村河背山小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詳細了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況、處理工藝及實際效果,親身感受污水治理給村容村貌帶來的顯著提升。
座談會上,代表們認真聽取了區相關部門關于惠陽區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匯報。據了解,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區102個行政村、1252個自然村中,已完成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有98個,完成污水治理的自然村1243個,自然村污水治理率達99.2%。其中,606個自然村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系統處理,325個采用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模式,對常住人口較少的312個自然村則采用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40座(其中有動力設施133座,無動力設施7座),總投入約2.4億元,總設計處理規模8240噸/天,已建成配套管網187公里,目前運行正常,成效明顯。
調研組認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百千萬工程”中提升鄉村品質的關鍵環節,是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實事。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針對代表反映和調研發現的難點堵點,精準施策,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要壓實各方責任,健全責任鏈條,強化部門協同、鎮村聯動,確保設施穩定運行、監管嚴格有效。要加大農村環保知識普及力度,提升村民參與治理的主體意識和行動自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要發揮代表優勢,持續跟蹤監督,積極反映民意,推動各項治理措施落地見效,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記者:石文霞 鄧朗天 朱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