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到2020年,在我省建設百家綠色工廠、十個綠色園區,開發千種綠色產品,打造一批綠色供應鏈……近日,《廣東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出爐。《實施方案》提出,我省將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以企業為建設主體,以第三方評價機制和標準體系為基礎,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為綠色制造體系的主要內容,逐步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促進我省工業綠色發展。
在“十三五”期間,以家電、建材、機械、汽車、電子信息、化工、紡織等行業為重點領域,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40家第三方綠色制造服務機構及評價機構,推動15個左右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完成建設;發揮政策推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提升綠色制造專業化、市場化公共服務能力,初步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綠色制造體系和綠色制造市場化推進機制。
所謂綠色工廠,是制造業的生產單元,是綠色制造的實施主體,需具備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點。《實施方案》明確,我省將在工作基礎好、代表性強的省級清潔生產企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一方面采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淘汰落后設備,建立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機制,推動用能結構優化;另一方面采用綠色建筑技術建設改造廠房,預留可再生能源應用場所和設計負荷,合理布局廠區內能量流、物質流路徑,推廣綠色設計和綠色采購,開發生產綠色產品,實現企業運行全流程的綠色發展。
在開發綠色產品方面,我省將積極開展綠色設計示范試點,選擇量大面廣、與消費者緊密相關、條件成熟的產品,應用產品輕量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綠色設計共性技術,采用高性能、輕量化、綠色環保的新材料,開發推廣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著力提升綠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引導綠色消費理念。
《實施方案》提出,將重點在我省現有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低碳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等范圍內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的工業園區,開展綠色園區創建示范。按照產業結構綠色化、能源利用綠色化、運營管理綠色化、基礎設施綠色化的要求,以產業集聚、生態化鏈接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推行園區綜合資源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推進工業園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集中供熱、污染集中處理等工程項目,實現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升園區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園區內企業開發綠色產品、主導產業創建綠色工廠,龍頭企業建設綠色供應鏈,實現園區整體的綠色發展。
此外,打造一批綠色供應鏈。重點在我省優勢的家電、電子信息、汽車等行業選擇一批行業影響力大、代表性強、經營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龍頭企業,實施綠色伙伴式供應商管理,優先納入綠色工廠為合格供應商,搭建企業供應鏈綠色信息管理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