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2025年惠陽鎮隆荔枝產銷宣傳媒體見面會在鎮隆市民樂園荔枝園盛大舉行。鎮隆鎮政府聯合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區文廣旅體局等部門,與中國商報、香港商報、廣州日報等粵港澳大灣區多家媒體齊聚一堂,圍繞“惠陽愛情果——荔質天成”主題,共商荔枝產業發展新路徑。
科技賦能,保障品質
鎮隆以2000畝標準化示范園為核心引擎,推行“統一用肥用藥、統一技術、統一品牌”模式,將黃洞景麗果園、紅美荔基地等四大園區打造成現代化標桿。鎮隆鎮黨委副書記李蘇健表示:“未來三年,我們將通過‘以點帶面’策略,帶動建設超千畝連片示范園,推動土壤改良、矮化密植等技術覆蓋全鎮果園,預計全鎮荔枝優果率提升17%。”
該鎮山頂村20畝有機示范園成為創新焦點。該園區在香港有機認證中心指導下,構建“環境-土壤-水質”三位一體監測體系,土壤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標準限值50%,灌溉水質達到漁業養殖一級標準,并探索“有機農業+低碳”模式,將實現荔枝“碳足跡”可標注。“每顆荔枝從開花到采摘需通過128項檢測,確保符合歐盟與香港有機標準。”李蘇健強調。
種植管理方面,15臺飛防無人機已全面投入作業,今年新增無人機運輸功能,縮短物流時效;針對近期多雨天氣,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精準施肥、搶晴采摘,強化采前農殘檢測,保障果實品質。
立體網絡,拓寬銷路
銷售端構建“線上+線下+出口”立體網絡。鎮隆鎮鎮長陳志鵬介紹,線上通過優化鎮隆荔枝商城、壯大電商聯盟、與直播平臺合作,電商銷量占比超42%;線下銷售方面,鎮隆鎮與惠陽經營集團合作,對接當地各大商超,在大型商超線下上架銷售。以社區(小區)為單位,設立社區自提點。實現京津冀等地“24小時鮮達”,并對接78個校友會,拓展香港及國際市場。
“今年,為了保證荔枝的品質,采取了在掛果期和上市期進行全流程檢測和監管的措施,并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進行公示。對抽檢不合格的果園或果農實施黑名單制度。銷售方面,引入順豐物流合作,優化了荔枝市場的布局,并提升了售賣和消費者體驗。”鎮隆鎮黨委副書記李蘇健告訴記者,目前預訂單達1.5萬噸,已吸引10家大型收果商簽約,其中5家日收購能力超20萬斤,同步推行保底價協議保障荔農利益。物流方面,與順豐等企業合作,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攬收件發車點,確保荔枝48小時內新鮮送達。
跨境貿易實現新突破,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常務副局長劉榮耀透露,惠州優之荔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惠州市亨達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計劃向東南亞出口桂味、糯米糍等優質荔枝3000噸,貨值約4000萬元,通過冷鏈專列實現“上午采摘、下午出境”。
鎮隆荔枝生產協會會長葉賢亮表示,自2020年推行全民電商以來,今年通過培訓AI運用、優化預售機制、利用視頻平臺引流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線上銷售效能,目標年內線上銷售額突破1.2億元。
產業延伸,提質增值
深加工領域,鎮隆引進綠全集團開發荔枝果飲系列產品。鎮隆鎮鎮長陳志鵬介紹,已研發零添加純荔枝汁(以鎮隆糯米糍和桂味為原料)和益生菌發酵健康飲品,今年小規模試產100-150噸,重點投放惠州本地市場,明年大規模生產產能將擴至2000噸,帶動每噸荔枝附加值提升3-5倍。
農旅融合成為產業升級新亮點。鎮隆鎮宣傳委員葉穩兵推薦四大特色采摘體驗地:山頂村省級綠色種植基地(配荔景山莊窯雞)、黃洞村景麗智慧果園(可采摘桂爽品種,提供垂釣、民宿服務)、山頂村綠色農夫山莊(融合紅色文化與古法鹽焗雞)、甘陂村荔鄉園農莊(荔枝干燉湯、荔枝炭燒雞等創意菜式,配有趣味采摘和燈光夜景)。“通過‘摘果+品鮮+賞景’一站式體驗,預計今年吸引25萬游客,帶動旅游收入超8000萬元。”葉穩兵說。
文化鑄魂,品牌升級
質量管控方面,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構建“區農檢中心+鎮級站點+企業自檢”質檢體系,區農檢中心可檢測56種農藥殘留。今年印發《荔枝主要病蟲害識別明白紙》等3類科學用藥資料,開展膠體金農殘快速檢測技術培訓,實行“用什么藥檢什么藥”,上市前開展3輪抽檢和月度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依法查處并實施黑名單制度。依托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企業需開具《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消費者掃碼即可查詢荔枝全流程信息。
品牌建設融入文化內核,葉穩兵提到,鎮隆荔枝凝聚五代人奮斗故事,正收集整理出版《鎮隆荔人志》,同時推動“鎮隆荔枝”地理標志認證,探索“碳中和荔枝”模式,計劃明年標注碳足跡,增強品牌環保價值。
鎮隆正以科技為引擎、以市場為導向、以融合為路徑,推動荔枝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邁進。鎮隆鎮鎮長陳志鵬表示,鎮隆荔枝不僅是鮮果產品,更是科技賦能的農業標桿、文旅融合的鄉村樣本,下來將持續創新,讓“惠陽愛情果”成為大灣區鄉村振興的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