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8月22日下午,惠陽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第一場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我區優化營商環境相關事宜,大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惠陽高質量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今年,《惠陽區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印發,從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環境、投資環境、法治環境、要素保障環境5大方面,制定34類共100項攻堅任務(下稱“優營商100條”),充分彰顯惠陽區優化營商環境,“在繼往開來中再闖新路,在苦干實干中再創新業”的決心和恒心。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惠陽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今年將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列為區委六大攻堅行動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務之一,以改革謀破局、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發展。同時牢固樹立“以真心換信心、以真情換感情、以真干換實干”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制定《惠陽區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方案》,在清除隱性壁壘、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重點領域和市場準入、運營、退出等關鍵環節實施改革攻堅,從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環境、投資環境、法治環境、要素保障環境5大方面,制定了100項創新性、突破性、牽引性優化措施,推動全區辦事標準和服務質效與深圳等先進地區接軌。
今年,惠陽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通過做好“加減乘除”法,打好營商組合拳,讓企業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政務服務上做加法。一方面,線下服務注重便利化。完成區綜合政務服務大廳改造,辦事窗口由原來的19個增至27個,新設投資服務、政策兌現窗口,優化“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多元化、個性化、貼心暖心的幫辦代辦服務,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搭建“面對面”企業線下服務平臺,每周三以現場辦公的方式,面對面收集、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線上服務注重智慧化。推進高頻事項“跨域通辦”,與深圳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福田區、寶安區、羅湖區、大鵬新區實現217個政務服務事項“跨城通辦”,有效滿足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需求。積極探索“跨市辦電”模式,與深圳坪山區、龍崗區實現“跨市辦電”合作,極大提升群眾辦電便捷度,助推深圳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此外,依托“惠服務U”小程序的“惠幫辦”板塊,聯合9個鎮街、36個政務服務事項部門,組建一支多達50余人的幫辦代辦團隊,企業和群眾無論身處何地,只需指尖輕點,即可暢享“在線辦、掌上辦、異地辦”的便捷服務,將難事辦成。
在項目審批上做減法。制定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指引手冊,從項目引進、項目摘牌、工程許可、動工建設、竣工驗收、投產達產全鏈條重構項目服務流程,大力推行并聯審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制度,力爭實現從摘地到竣工驗收原則上不超過18個月的總體建設目標。印發《惠陽區政務服務容缺事項清單》,涵蓋教育、衛生健康等19個部門共計145項事項。深化工程建設審批領域改革,實施“分批驗收”“單棟驗收”和企業自主選擇核驗時間機制,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實現“一次辦”。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主動服務、提前介入,實現“竣工即交證”“抵押即交證”。
在政策賦能上做乘法。修訂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企業落戶、建設、培育、壯大全流程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印發《惠陽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標準引領等四大行動,進一步釋放投資消費潛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印發《惠陽區關于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供應機制,降低工業企業用地成本,支持存量用地開發建設,進一步強化土地資源要素保障。
在執法檢查上做除法。樹立“無事不擾”理念,印發實施《惠陽區推進“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機制實施方案》《惠陽區推進行政執法“觀察期”制度工作方案》,實行行政執法免減責清單制度,選取應急管理、生態環境兩大領域試點開展涉工業企業聯合執法運行機制,建立全域覆蓋的跨部門綜合監管體系,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著力解決多頭監管和重復檢查等問題,以柔性執法方式彰顯執法溫度。
南方日報、香港商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惠州電視臺、惠州日報、惠陽區融媒體中心等多家媒體參加發布會。(記者:周建妮 方詠詩 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