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惠陽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東部,毗鄰香港,東鄰惠東縣,西靠深圳、東莞,南臨大亞灣,北接惠城區。區內已形成集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于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坐擁臨近口岸、港口等對外開放通道的綜合優勢,融入大灣區“30分鐘經濟生活圈”。惠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著名歷史人物鄧承修、鄧仲元、葉挺的故鄉,是光榮的革命老區,于2003年6月撤市設區,現轄淡水、秋長、三和3個街道和沙田、新圩、鎮隆、永湖、良井、平潭6個鎮,轄區面積917.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50萬人。
【所獲榮譽】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普示范區、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區、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區)、“七五”普法全國先進等榮譽稱號。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惠州市惠陽區司法局獲得“全國組織宣傳人民調解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稱號,惠州市公安局惠陽分局淡水派出所入選公安部“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鎮隆鎮獲評“中國荔枝之鄉”以及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秋長街道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經濟發展穩中向好。202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8.78億元,同比(下同)增長4.4%,增速居全市第二,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4:63.3:33.3;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5%、增加值增長8.3%,增速均居全市第三;累計完成重點項目投資110.91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2.1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6%;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元。融深融灣步伐加快。錨定惠州城市副中心定位,立足打造惠州融深融灣首要門戶和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在臨深片區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深惠協同發展區(其中產業發展空間不少于50平方公里),形成總體概念規劃和首開區城市設計初步成果,以“一區抱兩團,高低大融合”的全新發展格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都市圈發展。產業發展基礎堅實。先后引進培育了伯恩、勝宏等骨干企業,電子信息支柱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聚焦新型儲能、人工智能等12個重點產業推行“鏈長制”,成功入列全國新型PCB產業十大集聚區,新型有機材料產業集群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被認定為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新型顯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居三大產業入選省縣域特色產業目錄。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均居全市前列。城鄉融合亮點紛呈。始終將“百千萬工程”作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向縱深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全面完工,《惠陽區暢通村組運行機制 激發基層工作活力》入選全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連續4年獲惠州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等次。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力推行“以真心換信心、以真情換感情、以真干換實干”服務理念,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0條”、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15條”等政策措施,修訂完善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34條”,在全市率先推行“跨市辦電”業務,與深圳“跨城通辦”政務服務事項達217項,“竣工即交證”“抵押即交證”“交地即交證”等便企利民措施落地實施,“惠陽商館”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入選2024年珠三角政府服務企業年度優秀案例。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堅持把全區7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于民生類支出。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保障標準分別提升至每人每月932元、1492元,行政村衛生站實現醫保結算全覆蓋,葉挺紀念館完成改造提升,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區投入運營,惠州市惠陽區圖書館入選全國基層公共閱讀服務推廣項目,首屆CBA俱樂部杯、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文化藝術展演等賽事活動成功舉辦。
2025年,惠陽區將深入實施融深融灣行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力奮戰“百千萬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持續完善鎮村功能,堅決兜牢民生底線,全力以赴完成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奮進姿態打好“十四五”收官戰,謀篇布局“十五五”各項工作,全力打造創新、改革、活力、幸福之城,奮力推動惠陽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惠陽城區夜景
葉挺紀念館
濱水公園
濱水公園
惠州機場
碧滟樓
鳳凰山
鎮隆荔枝
淡水墟